媒体报道
 2012/01/05 连铸设备领域崛起的一支劲旅 写在上海新中...

一个20年前只有200平方米大小的里弄小厂,现今主导产品----板坯连铸火切机却占有国内80%以上的市场份额,连铸成套设备遍及国内钢厂,以自主创新特有的实用技术赢得了国外市场,出口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以及中东地区。

  一个只有200人的工厂,却创造出人均产值150万元,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中仍然实现了销售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长30%的业绩。

  建厂20年来,上海新中冶金设备厂(以下简称新中)依靠什么去取得这样的成绩?该厂厂长邵行茂笑着说:“一是坚持按照市场规律做事,二是坚持创新。”

 
瞄准连铸设备国产化进行特色创新

1988年,上海新华气焊厂的销售科长邵行茂被派到精艺机修厂当厂长。当时的精艺机修厂只有200多平方米,没有一张图纸,也没有一个技术人员。亏损中的里弄小厂3年内已经换掉10任厂长,临危受命的邵行茂迫切需要找到工厂的出路。

销售出身的邵行茂带领职工一头扎进了风云变幻的市场,跑到用户的生产现场搞调研。在宝钢,他发现从国外引进的连铸生产线需要大量割枪、割嘴、减压阀等易耗的备品配件,因为规格多、批量小,又有一定技术含量,往往大厂不愿意干,小厂干不了。于是,他聘用车、钳、刨、铣、磨等工种的技术师傅,终于研制出比进口备件性能优、价格低的产品,并在宝钢成功应用。武钢、首钢、马钢、重钢等钢厂纷纷要求该厂提供与引进设备配套的国产化备品备件,使得该厂当年一举扭亏为盈10万元。1年后摘掉亏损企业帽子的精艺机修厂改名为新中冶金设备厂,决心进一步开发、研制冶金设备备件。

1991年,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现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要为自行设计的板坯连铸火切机寻找生产单位。听闻该消息的邵行茂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实现产品升级。新中大胆改进了进口火切机的结构设计,制造出的火切机性能优于国外产品,一举改变了国内切割设备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

1997年新中连铸板坯火焰切割机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项目。新中成为国内冶金设备行业中为设计、制造连铸坯火切机率先通过“ISO9001(2001版)质量体系认证”的单位。现在,新中的板坯连铸火切机牢牢占领着国内8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吸引了日本新日铁等国际大型钢铁企业的注意。其最新研制的可以进行多边切割的数控火切机,已经在包钢、鞍钢和武钢成功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而在这个过程中,新中逐渐形成了将重心放在设计、市场开发和指导、调试服务这两头,中间制造环节除了专有技术的关键控制元件外,充分利用上海和周边地区制造加工业的优势协作完成的“哑铃型”经营管理模式,成为其今后不断创新的活力保证。

正当新中火切机横扫全国市场,每年400万元-500万元的利润让新中人过上了外人羡慕的好日子的时候,永不满足、坚持发展的邵行茂却想打破这个安逸的状态。一直留心政策动向和宏观形势的他看到了一个更有前途的市场。当时,国内连铸比仅20%,原冶金部提出到20世纪末国内连铸比要达到75%以上的目标。邵行茂分析认为,根据我国国力和**短缺的情况,除部分钢厂一次性引进连铸设备外,大多数钢厂不可能重复引进,连铸设备国产化势在必行。

然而,此时的中国连铸市场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外围有奥钢联、康卡斯特、德马克和达涅利等国际知名大企业对高端连铸机市场的争夺,内部有原冶金部五大设计院和多家老牌连铸企业,竞争十分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成为连铸领域的后起之秀?邵行茂领导的新中选择先从用户那里取经。经过用户调研,新中发现绝大多数正在使用的连铸机被各种实用性问题困扰。例如:中间罐车的升降老是不同步,造成优质钢种的无氧化保护浇铸实施难度加大;直接或间接与高温铸坯接触的拉矫机等关键设备冷却措施不完善,故障率太高,造成很多连铸机不能达产等。

于是,新中将突破点放在了连铸关键实用技术的开发上,研发设计出国内独有的全水冷型连铸机。其中,全水冷拉矫机无需采用油气润滑和SKF轴承,更不需要水冷电机,其使用寿命可以达到2年以上。工人甚至可以一边拉钢,一边坐在拉矫机上休息。

新中连铸产品的创新特色迅速得到了钢铁用户的青睐。2003新中为济钢制造的R6米4流小方坯连铸机成为国内高效方坯连铸机的样板工程,2006年为淮钢制造的R8.3米5流合金钢方圆坯连铸机成功取代了原有进口设备,2007年完成的昆钢R9米5流合金钢连铸机荣获云南省优秀技改工程奖,2007年开始新中已能设计制造技术更复杂、产品附加值更高的板坯连铸机……成功替代进口的新中成套连铸机,还成为出口大户,先后出口马来西亚、越南、印尼、沙特等国家和地区。

回顾20年来的发展经历,邵行茂总结说,正式抓住了这20年来我国连铸大发展的市场机会,不断创新连铸技术,以新中的特色产品博弈国内外市场,始终保持经久不衰,新中才能一直保持“小跑步,不停步”的创新发展。

 
建立和谐人才机制稳定创新之源

  在邵行茂心里,有两件最让他欣慰的事情:一件是20年来新中实现了“小跑步,不停步”的发展;另一件则是,20年来新中兼并了2个亏损企业,却没有一个人因兼并而下岗。因为该厂坚持对被兼并企业的数百名职工进行专业培训,使老员工掌握新技能,较快地适应新工种的需要。而新中也从建厂之初没有一个技术人员发展成为研发设计人员占企业总人数三分之一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不断研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产品。

  邵行茂认为,要让企业保持新活力,机制比体制更重要。通过机制创新让员工感到有奔头、有发挥作用的平台,创新的动力自然就来了。在新中,人才被认为是制胜之本。为了建立和谐的企业环境,新中坚持以人为本,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做到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首先,新中创新人才机制,形成了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邵行茂认为:吸引人才的关键是给人才进一步增长才干和发挥作用提供更好的平台,使人才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还要更新分配观念,改革分配办法,体现知识的价值,使人才的贡献得到相应的物质回报。2004年,新中设立了“新中革新奖”和“新中创新奖”,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与创新环境。

  其次,新中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了良好的人才结构。新中的科研队伍既包括行业权威,也包括各大设计院和大型机械加工厂的专家,还有很多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本科生,基本上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梯队结构。这些人中有的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的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有的擅长设备设计,有的擅长整体工艺布局,各种专业人员实现了优势互补。

  再其次,新中强化培训,提高了员工的整体素质。新中一贯重视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青年技术人员进厂都是先从车间实践再到设计部门,全面了解企业的产品技术性能,然后企业选择其中的佼佼者充实到各个职能部门,形成了“基础培训、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深造提高”的人才培养和发展通道。近年来,新中推出的新产品达30多种,许多重大项目都落在年轻科研人员身上,受到重视的他们坦言:“感觉自己是一台引擎,推动着企业前进。”

  “我们公司还有游艇呢!休闲的时候全部员工都可以上去玩!”“我们每年都要全体旅游,最远去过东南亚!”“机会多,待遇好,我们才舍不得走呢!”谈起企业文化,心中人总是一脸幸福。

  带领亏损的里弄小厂成长为蓬勃的连铸界新秀,邵行茂希望:年轻的心中人能够继承老一辈心中人用于挑战市场、不怕困难坚持创新的传统,真正发挥出“引擎”的作用,继续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扛起新中连铸这个名族品牌的旗帜。